姓名 | 胡定 |
性別 | 男 |
朝代 | 清 |
中曆生卒 | 康熙48年-乾隆52年 |
西曆生卒 | 1709-1787 |
異名 | 異名 | 種類 | 出處 | 登賢 | 字 | 清代職官年表, 4冊, 頁3189 | 敬醇 | 字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 701007777號 | 靜園 | 號 | 清朝御史題名錄, 頁270 | 雙柏廬[雙栢廬] | 室名 | 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 下冊, 頁1184 | 樂心居 | 室名 | 雙栢廬集, 卷4, 頁12-13 | 惺惺齋 | 室名 | 雙栢廬集, 卷4, 頁13 | 清遠堂 | 室名 | 雙栢廬集, 卷4, 頁10-11 | Hu Ding | 漢語拼音 | |
|
籍貫 | 原名 | 今名 | 經度 | 緯度 | 廣東省-南雄府-保昌縣 | 廣東省南雄市 | 114.312031 | 25.117649 |
|
傳略 |
引文出處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 701007777號 | 清史稿校註, 11冊, 頁9031 | 清朝碑傳全集, 1冊, 頁730 | 廣東通志, 卷304, 頁(四)5223 | 國朝耆獻類徵初編, 卷1369冊, 頁39-41葉,5470-5471 |
|
出身 | 雍正1年秀才第一名 | 雍正4年廣東鄉試第二名舉人 | 雍正11年三甲一百二名進士 | |
專長 | 以揭發湖南巡撫許容挾私誣陷,負「敢言」名。 |
履歷 | 履歷 | 任期 | 出處 | 庶吉士[漢書庶吉士] | 雍正11年-乾隆1年 | 世宗憲皇帝實錄, 卷131, 頁698 | 翰林院檢討 | 乾隆1年-乾隆5年 | 高宗純皇帝實錄, 卷17, 頁441 | 一統志纂修官 | 乾隆[1]年-乾隆3年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98605號 | 廣西鄉試副考官 | 乾隆3年 | 清代職官年表, 4冊, 頁2917 | 協理陝西道事監察御史 | 乾隆5年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99765號 | 陝西道監察御史(陝西道御史) | 乾隆[5]年-乾隆[8]年 | 清朝御史題名錄, 頁270 | 協理浙江道事監察御史(陝西道兼) | ?-乾隆[8]年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98715號 | 兵科給事中 | 乾隆[8]年-乾隆9年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94317號 | [巡城給事中](巡視西城) | 乾隆[8]年-乾隆9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 701007777號 | 掌福建道監察御史 | 乾隆[19]年-乾隆20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 403005980號 | [不詳](記名以御史用) | 乾隆3年-乾隆5年 | 高宗純皇帝實錄, 卷66, 頁73 | [不詳][隨戶部侍郎阿里袞往湖南查案] | 乾隆8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 701007777號 | 駕臨翰林院貢院賜宴 | 乾隆9年 | 高宗純皇帝實錄, 卷227, 頁931-935 | 回鄉養母(乞歸養) | 乾隆9年-? | 雙栢廬集, 卷4, 頁10-11 | 丁母憂(服除) | ?-乾隆19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 701007777號 | [不詳][考試浙江等省選拔貢生彈壓御史] | 乾隆19年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97596號 | 革職 | 乾隆20年-乾隆22年 | 高宗純皇帝實錄, 卷488, 頁119 | 南巡接駕照原銜賞給頂帶 | 乾隆22年 | 高宗純皇帝實錄, 卷542, 頁883 |
|
著述 |
雙栢廬集6卷(雙柏廬文集、詩集) | 重修順德縣志/陳志儀修;胡定纂 | 南雄府志 | | |
關聯 |
|
建檔單位 | 本筆資料由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共同製作 |
權威號 | 011657 |
附註 | 《清朝御史題名錄》p.270記做「雍正庚戌[8年]癸丑[11年]進士」待考,父為江西泰和人,遷居保昌。 |
其他人名資料 | 中國歷代人物傳記(CBDB) 0068010 中國歷代人物傳記(CBDB API) 0068010 |
延伸查詢 | 史語所整合系統 中研院圖書館藏 漢籍書目瀏覽 |
最近修訂時間 | 2018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