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簡目
1/1
姓名鄭克𡒉
性別
朝代
中曆生卒康熙?年-康熙20年
西曆生卒?-1681
異名
異名種類出處
鄭欽別稱漢籍全文資料庫-臺灣紀略.沿革(清乾隆馬俊良輯刊本), 頁2
監國世孫別稱臺灣文獻叢刊資料庫-臺灣通紀, 卷2, 頁92
欽舍小字臺灣文獻叢刊資料庫-野史無文, 卷12, 頁174
鄭克宗姓名榕村語錄續集(清光緒傅氏藏園刻本), 卷8
Zheng Kezang漢語拼音
籍貫
原名今名經度緯度
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福建省南安市豐州鎮118.53669124.953619
傳略
引文出處
臺灣府志(清康熙三十五刻補版本), 卷8
福建通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59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 701007535-2號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 701007695-1號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 701007696-1號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 701007697-1號
臺灣文獻叢刊資料庫-野史無文, 卷12, 頁168
南明史, 卷115, 頁5340
出身
[不詳]
履歷
履歷任期出處
監國(南明政權)康熙20年(永曆35年)漢籍全文資料庫-臺灣紀略.沿革(清乾隆馬俊良輯刊本), 頁2
遇害(南明政權)康熙20年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 701007535-2號
關聯
行第
建檔單位本筆資料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共同製作
權威號050269
其他參考文獻
欄位名稱說明出處
生卒年鄭達,《野史無文》,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5
時年十四
臺灣文獻叢刊資料庫-野史無文, 卷12, 頁168
生卒年陳衍,《臺灣通紀》,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
時年十六
臺灣文獻叢刊資料庫-臺灣通紀, 卷2, 頁92
生卒年錢海岳撰
氏曰:「兒亦安知監國之非鄭氏子乎?何十八載不言也?」
南明史, 卷115, 頁5340
履歷辛酉年(永曆35年,康熙20年,1681)經預立其庶子鄭欽為監國漢籍全文資料庫-小方壺齋輿地叢鈔正編.臺灣紀略(清光緒上海著易堂排印本), 頁136
履歷陳衍,《臺灣通紀》,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
二十年(永曆三十五年、一六八一)正月二十八日,鄭經卒於承天府行臺。三十日,馮錫範、劉國軒調兵駐承天府,會六官議立嗣。董氏與諸子收監國印,克𡒉不肯與;眾議以克𡒉乃乳母抱養之子,非親血脈,乃縊殺之。妻陳氏,亦自殺。二月一日,董氏率世子克塽登位,時年十二;馮錫範,其妻父也。百官朝賀畢,董氏起出位,諭所以誅監國故,以世子克塽託馮、劉等竭力匡扶,涕淚沾襟。以馮錫範,為忠誠伯、劉國軒為武平侯(國軒初以破海澄功封武平伯,至是封侯),大赦國中。先是貝子賴塔與經書曰:『自海上用兵以後,朝廷屢下招撫之令,而議終不成,皆由封疆諸臣執泥削髮登岸,彼此齟齬。臺灣本非中國版籍,足下父子自闢荊榛,且睠懷勝國,未嘗如吳三桂之僭妄,本朝亦何惜海外一彈丸地,不聽田橫壯士逍遙其間乎?今三藩殄滅,中外一家,豪傑識時,必不復思噓已灰之焰,毒瘡痍之民。若能保境息兵,則從此不必登岸、不必薙髮、不必易衣冠。稱臣入貢可也,不稱臣、不入貢亦可也。以臺灣為箕子之朝鮮、為徐市之日本,於世無患、於人無爭,而沿海生靈永息塗炭。惟足下圖之』!經報書請如約,惟欲留海澄為互市公所。姚啟聖不可,議遂格。而經自兵敗東歸,潦倒抑鬱,日近醇酒、婦人。至是卒,臺人所稱永曆三十五年也;年三十九,凡嗣位十九年。長子克𡒉,實乳婢出,經以陳永華女配之;用永華言、命監國。禮賢下士,謹法令,物望歸之。而群小憚其明察,經諸弟亦不利其立;馮錫範先以計罷永華兵柄,永華鬱鬱死,克𡒉失助,遂共讒諸董氏,殺之。以次子克塽嗣為延平王,幼弱不能蒞事,諸務皆決諸錫範,人心益離(海上見聞錄、小腆紀年)。
臺灣文獻叢刊資料庫-臺灣通紀, 卷2, 頁99-100
關聯鄭達,《野史無文》,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5
鄭成功海東事
鄭成功傳
...陳夫人,鄭克𡒉妻,陳永華女也。克𡒉小字欽舍。其母,昭孃也,姓林氏,為李乙妻,入招討府為嬭媼,經私通之,有妊。招討屢欲置之死,經匿之廈門。及免身,生克𡒉。唐夫人怨昭孃,經益寵之;語在招討紀事中。克𡒉長,經求婚於永華,遂以夫人妻克𡒉。
乙卯,經率師至漳、泉,以克𡒉監國。克𡒉執法,不私諸父兄。經返,駐師廈門,仍以臺灣事使克𡒉專決。於是父兄外戚不敢為非。果斷過於經,鄭氏昆弟人人怨之。已而劉國軒告變,經返臺灣而病歿,未嘗遺命克𡒉行招討事。鄭氏子弟既怨之,而馮錫范又欲立克塽,乃揚言曰:『彼非鄭氏子,孰肯為之下』?相與環泣,訴於經母董夫人前。夫人曰:『若非吾骨肉,一旦事權盡歸之,將奈何』?皆曰:『吾鄭氏無遺類矣』!乃收其監國印。克𡒉恐,顧謂陳夫人曰:『今外人耳目殊異,將不能相保』。夫人曰:『君必不能安。萬有不幸,我必不相負』!頃之,收克𡒉,夜使烏鬼拉殺之,而立克塽。董夫人召夫人至前,撫慰之有加,曰:『總制,先將軍之賢輔,爾無慮也。彼行當自死』。夫人泣。左右見者不忍即視。乃又詢所欲為。夫人曰:『昔將軍在,以我為兒婦。今克𡒉非太夫人孫,身不得為太夫人婦。且昔聞之先君,罪人之妻不可承事貴人;既為罪人妻,宜出,願居克𡒉喪柩旁,以執箕帚,除污穢』。董夫人聽之。夫人晝夜哭於柩側,如是者百日,而自經死。
奈邨農夫曰:鄭克𡒉為人嚴毅,永華以為輔,可以有為也。迨夫經多內寵,荒於老嫗,外任姦媚,遂乃翩然岩居,可稱明哲之士哉!永華死後,而鄭氏亦隨亡。
臺灣文獻叢刊資料庫-野史無文, 卷12, 頁174
附註祖籍泉州南安縣石井巡司;葬東都武定里洲仔尾
延伸查詢史語所整合系統
中研院圖書館藏
漢籍書目瀏覽
最近修訂時間20241213
Jul 21 2025 14:43:02
2n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