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苗澄 |
性別 | 男 |
朝代 | 明-清 |
中曆生卒 | ?-康熙?年 |
西曆生卒 | [不詳] |
異名 | 異名 | 種類 | 出處 | 大生 | 字 | 任縣志(清康熙三十年增刻本), 卷7 | Miao Cheng | 漢語拼音 | |
|
籍貫 | 原名 | 今名 | 經度 | 緯度 | 京師-順德府-任縣 | 河北省任縣 | 114.682909 | 37.128754 |
|
旗籍 | 隸屬:漢軍鑲白旗 |
傳略 |
引文出處 |
任縣志(清康熙三十年增刻本), 卷7 | 畿輔通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67 | 順德府志(清乾隆十五年刻本), 卷9 | 桃花聖解盦日記(越縵堂日記本), 戊集 | 任縣志(民國四年鉛印本), 卷5, 頁13 | 奉天通志(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卷196 | 清代河臣傳, 卷1, 頁23 | 大清畿輔先哲傳, 1冊卷2, 頁257 |
|
出身 | |
專長 | 詩經(毛詩) |
履歷 | 履歷 | 任期 | 出處 | 侍衛 | 順治?年-順治?年 | 任縣志(清康熙三十年增刻本), 卷7 | 他赤哈哈番 | 順治?年-順治10年 | 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世祖章皇帝實錄, 卷73, 頁579-1 | 吏部啟心郎 | 順治10年-順治15年 | 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世祖章皇帝實錄, 卷73, 頁579-1 | 都察院左僉都御史 | 順治15年-順治18年 | 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世祖章皇帝實錄, 卷119, 頁923-2 | 河道總督(暫署總河事務) | 順治17年 | 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世祖章皇帝實錄, 卷138, 頁1064-2 |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 順治18年 | 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 卷4, 頁86-1 | 直隸總督 | 順治18年-康熙4年 | 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 卷5, 頁90-2 | 兵部尚書(加) | 康熙3年-康熙6年 | 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 卷12, 頁186-1 | 四川總督 | 康熙5年-康熙6年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04188號 |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坐銜) | 康熙5年-康熙6年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04188號 | 原品解任 | 康熙6年-康熙?年 | 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 卷24, 頁339-2 | 步軍統領 | 康熙?年-康熙?年 | 清代河臣傳, 卷1, 頁23 | 卒於官 | 康熙?年 | 任縣志(民國四年鉛印本), 卷5, 頁13 |
|
著述 |
|
關聯 |
|
行第 | 二 |
建檔單位 | 本筆資料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共同製作 |
權威號 | 017546 |
其他參考文獻 | 欄位名稱 | 說明 | 出處 | 生卒年 | 修邑誌序(苗序) 清康熙十二年歲次癸丑季春上澣之吉 欽命總督四川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正一品邑人苗澄大生民撰 推論苗澄康熙12年尚存,卒年應在此後 | 任縣志(清康熙三十年增刻本), 卷首 | 生卒年 | 孫無燂(孫弓安)編 孫宗彝...康熙22年(1683)卒...夜臥引左手書寄湖南撫軍韓公心康諱世琦詩 詩曰...北山移文不可讀惟我寒歲三人獨 追憶苗公大生也 韓世琦於康熙13年-康熙22年任偏沅巡撫,推論苗澄卒年應在康熙22年(1683)前 | 先府君年譜(清同治愛日堂全集本), 卷1 | 生卒年 | 重修縣志序 康熙十二年 邑人 苗澄 推論苗澄康熙12年尚存,卒年應在此後 | 任縣志(民國四年鉛印本), 卷8 | 生卒年 | 康熙57年(1718)卒 據《大清畿輔先哲傳》卷2 原書未載卒年,疑為誤植 |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 頁470 | 旗籍 | 漢軍鑲白旗 | 欽定八旗通志初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 卷123 | 旗籍 | 漢軍鑲白人 | 漢籍全文資料庫-聽雨叢談, 卷3, 頁61,63 | 履歷 | 順治18年9月3日...陞都察院左僉都御史苗澄。為左副都御史 | 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 卷4, 頁86-1 | 履歷 | 康熙6年11月24日(1668年1月7日)...四川總督苗澄。自陳不職。命以原品解任 | 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 卷24, 頁339-2 | 其他履歷 | 副憲苗公大生壽序 蓋嘗遐覧史冊見一代之興其間必有名賢崛起翼贊皇猷劻勷帝室然後郅隆昌熾之業奏焉立乎後日以指古初臯益拜颺之風畢散左右之謀尚矣在漢如丙魏唐如姚宋宋如富韓一代之中不過數人均有弘功駿烮銘名景鍾後之君子覧方冊而增懷不獨謂其君實聖而在廷俊彥猶繫人曠代之深思是以國家岡陵之福隆乎當時而其人之荣名且因之百世而彌新也吾今於大生苗公徵之夫公以山斗駿望夙邀宸鍳陟位綱紀三年於兹今臨月念有七日適值公懸狐令辰諸君凾巵製錦勉余為言余請得而言之公會逢景運早歲從龍疏附後先得為南頓泗上諸侶先皇親政以後簡任銓卿進賢黜佞山公之盛事再覩也繼拜寵命晉爵蘭台激揚之聲敭釐中外侃侃正色天子改容一時遭逢之盛喜起有加若此庚子之冬適值河臣需入銓曹遴其聲望𢡟著奏請上裁仰荷先皇睿鍳以為河工重務非其人未易勝任特頒華綸命公徃視事奉命之日介馬就道親履河干視其扼要綢繆未雨與在事諸員講求者凡三閱月一切敭釐苦心興革實政諸如運河情形遷邳城築遙堤竝條列兩河事宜等疏痛癢之言切中河獘他日河伯效靈安瀾無虞觀河洛而思禹德知仁人之澤自此甚遠矣今新上御極昌言日拜百爾君子欣逢不韙之朝咸進咨儆之章知公必有嘉謨嘉猷人告我后以與𢖍疏贄議相輝映者余且樂得而誦之也况公才兼文武識經百練高明沉靜左宜右有以之在內則輔弼之任也以之在外則社稷之寄也當此車書一同之日亟湏建牙重臣宣力封疆以為天子奏殿邦之績公碩望有素旦夕啣命其於康濟民物奠安柔遠之畧必有當焉余因有以信公之無難為也何言之古之人當大任而不惧臨大節而裕如者豈曰勉强而至葢其素所蓄積者然也惟其平日得之於天者旣厚而涵養之功又深所以平居隱約漠然無從得而窺其涯際及至功高天下而處之若谷淡然若無以異於常人誰知君子之所以大過乎人者卽在此乎昔漢忠武侯曰才湏靜也靜湏學也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寍靜無以致遠旨哉斯言可以三思公之噐識旣巳度越流俗敬以持巳恕以御物其於身心本源究竟大畧從此翊皇猷而贊帝室勳書旂常名香竹帛巋然為一代偉人當不令丙魏姚宋富韓諸君子獨專美於前代也若夫區區喬松之說詎足為公侈譚哉是為序 世之為壽文者多矣曼挑西鳥綘甲海籌一切依樣葫蘆纔搦管便如蠆聚蝟叢抑知壽文中有曾無一壽詞者否序其事事如指掌序其人人如覿靣而其為壽文也殆得其津液而化其糟粕抉其精髓而脫其膚殼者矣為壽文者不可不讀 | 誠正齋文集(清康熙二十二年翼城上官氏刻本), 卷2 | 其他履歷 | 總督四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二級苗澄誥 國家思創業之隆當崇報功之典人臣建輔運之績宜施錫爾之恩此激勸之宏䂓誠古今之通義爾總督四川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二級苗澄性資端謹才識宏通俾享總督恪慎無慙于□守宣勞政務夙夜克矢乎寅恭任用有年小心益勵崇階洊陟歴試能勤欣兹慶典之逢宜沛恩綸之寵爰頒新命以示褒嘉兹以覃恩特授爾階光祿大夫錫之誥命於戲推恩申命爰弘奬于忠貞樹德𢡟勳尚益勤于篤棐祗服朕命勉□乃心作朕股肱良臣所以矢夙夜釐爾女士內則亦以効□勷休命用甲壺儀維𢡟爾總督四川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二級苗澄妻李氏相夫克詩宜家著範爾夫恪勤盡職藉爾□勉同心內則旣𡢃褒綸宜錫兹以覃恩贈爾為一品夫人於戲睠此勤勞之佐乆藉同心嘉爾貞順之賢載頒異數爾靈不昧偑此則綸 | 任縣志(清康熙三十年增刻本), 卷9 | 關聯 | 乾隆4年,原任江寧織造李英,奏稱竊奴才先世居關東,前明時六世祖李祿、五世祖李百運俱承襲指揮,至曾祖李景和於我朝定鼎時歸旗至京,祖李成龍生子三人,長李如松,次李如栢即奴才之父,次李如梓,因有祖姑母適原四川總督苗澄為配,因無子,將伯父李如松過繼為嗣改為苗來賓,今南贛總兵苗國琮即來賓之孫...國琮忽妄執傳聞謂六世祖李祿係由米姓過繼,遂欲邀同李姓宗族俱改米姓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94579號 |
|
其他人名資料 | 中國歷代人物傳記(CBDB) 0438796 中國歷代人物傳記(CBDB API) 0438796 |
延伸查詢 | 史語所整合系統 中研院圖書館藏 漢籍書目瀏覽 |
最近修訂時間 | 202507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