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名稱
鳴贊廳
機關職掌 職掌 | 參考文獻 | 鳴贊,(從九品。)……鳴贊掌儐導贊唱。 | 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史稿,卷115,頁3318 |
設置詳情 中曆 | 西曆 | 層級 | 上級機關 | 一級機關 | 沿革說明 | 參考文獻 | 順治1年-順治2年 | 1644-1645 | 三級 | 鴻臚寺 | 禮部 | 順治元年,設鴻臚寺,置滿、漢卿各一人。滿洲少卿一人,漢左、右少卿各一人。漢左、右寺丞各一人。滿、漢主簿各一人。鳴贊,滿洲十有六人,漢八人。序班二十有二人,司賓序班二人,學習序班無恆額。凡事由禮部具題, | 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史稿,卷115,頁3318 | 順治2年-順治12年 | 1645-1655 | 三級 | 鴻臚寺 | 禮部 | (順治)二年。裁漢鳴贊一人。 | 漢籍全文資料庫-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卷22,頁1 | 順治12年-順治13年 | 1655-1656 | 三級 | 鴻臚寺 | 禮部 | (順治)十二年。裁漢鳴贊一人。 | 漢籍全文資料庫-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卷22,頁1 | 順治13年-順治16年 | 1656-1659 | 三級 | 鴻臚寺 | 禮部 | (順治)十三年。裁漢鳴贊二人。 | 漢籍全文資料庫-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卷22,頁1 | 順治16年-順治18年 | 1659-1661 | 二級 | 鴻臚寺 | 鴻臚寺 | (順治)十六年(鴻臚寺)改歸本寺。 | 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史稿,卷115,頁3318 | 順治18年-康熙10年 | 1661-1671 | 三級 | 鴻臚寺 | 禮部 | (順治)十八年(鴻臚寺)仍隸禮部。 | 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史稿,卷115,頁3318 | 康熙10年-雍正4年 | 1671-1726 | 二級 | 鴻臚寺 | 鴻臚寺 | 康熙十年復故。 | 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史稿,卷115,頁3318 | 雍正4年-乾隆7年 | 1726-1742 | 三級 | 鴻臚寺 | 禮部 | 雍正四年(鴻臚寺)復歸禮部統轄。 | 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史稿,卷115,頁3318 | 乾隆7年-乾隆14年 | 1742-1749 | 三級 | 鴻臚寺 | 禮部 | (乾隆)七年。裁漢鳴贊二人。 | 漢籍全文資料庫-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卷22,頁1 | 乾隆14年-乾隆59年 | 1749-1794 | 二級 | 鴻臚寺 | 鴻臚寺 | 乾隆十四年,始以(禮部)滿洲尚書領(鴻臚)寺事。 | 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史稿,卷115,頁3318 | 乾隆59年-光緒24年 | 1794-1898 | 二級 | 鴻臚寺 | 鴻臚寺 | 1.(乾隆)五十九年。增設滿洲學習鳴贊四人。 2.(光緒二十四年七月乙丑)其通政司、光祿寺、鴻臚寺、太僕寺、大理寺等衙門。事務甚簡。半屬有名無實。均著即行裁撤。歸併內閣及禮兵刑等部辦理……(丁卯)諭軍機大臣等、詹事府、通政司、光祿寺、鴻臚寺、太僕寺、大理寺等衙門。現已裁撤。所有各該衙門一切事宜。歸併內閣六部分辦。……。鴻臚寺掌朝會燕饗。擬請歸併禮部。……。 | 1.漢籍全文資料庫-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卷22,頁2 2.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德宗景皇帝實錄,卷424,頁556-557,561 | 光緒24年-光緒32年 | 1898-1906 | 二級 | 鴻臚寺 | 鴻臚寺 | 1.(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壬辰)著將詹事府、通政司、大理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等衙門。照常設立。毋庸裁併。 2.(光緒)三十二年,仍省入(禮部)。 | 1.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德宗景皇帝實錄,卷427,頁603 2.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史稿,卷115,頁3318 |
配置職官 職官名稱 | 異名 | 品級 | 中曆 | 西曆 | 鳴贊 | | 從九品 | 順治1年-光緒32年 | 1644-1906 |
參考文獻 清代國家機關考略,頁70-71 清代中央國家機關概述,頁195-196
更新日期 2024/0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