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回簡目 1/1
錯誤通報 友善列印
職官名稱
分守登萊青道
年表
職官異名
山東登萊道;登萊道;山東登萊青道;登萊青道;東省登萊青道;分守登萊青整飭海防兼管水利兵備道;分守登萊青兵備道
品級
參政道從三品、副使道正四品、參議道從四品、僉事道正五品,乾隆十八年俱定為正四品
職掌
職掌參考文獻
(乾隆三十二年)登萊青道駐紮萊州府城……該道管轄登萊青三府俱屬海疆關防內原有整飭海防之責且三汛每年修理戰船俱應該道督辦實有文武交關之事……亦加以兵備道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177686
(同治年間)登萊青道一缺自烟臺海口設立通商海關監督即歸該道經理近年以來該道均駐紮海關誠以該處洋商雲集逐日皆有貨船進出海口稽查抽收……中外一切交涉事件尤須與領事隨時晤商行止以免延誤責任綦重……所謂中外交涉事件辦理最難浹洽不在通商而在傳教者此也國立故宮博物院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104963號
設置詳情
中曆西曆上級職官沿革說明轄區治所參考文獻
康熙7年-康熙9年1668-1670山東巡撫;山東布政使1.(康熙七年五月庚申)命山東巡海道。自青州府移駐萊州府(合為登萊青道)
2.(康熙)九年復設青州海防道(分登萊道與青州道)
青州府;登州府;萊州府萊州府1.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卷26,頁361
2.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雍正山東通志,第540冊,卷25-2,頁3
康熙39年-雍正6年1700-1729山東巡撫;山東布政使(康熙三十九年五月癸巳)山東青州道。……。俱應照各省督撫等所題裁汰。(裁青州道入登萊道,改名為登萊青道)青州府;登州府;萊州府萊州府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卷199,頁20
清代政區沿革綜表,頁192
雍正6年-雍正7年1729-1730山東巡撫;山東布政使(雍正六年十二月丙申)(1729.1.19)命河南開歸河道。分巡南汝道。山東分守濟東道。分守登萊青道。竝加水利銜。各府同知通判。及各直隸州同州判。竝兼管水利。聽道員調委。青州府;登州府;萊州府萊州府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世宗憲皇帝實錄,卷76,頁1132
雍正7年-雍正9年1730-1731山東巡撫;山東布政使雍正七年十二月乙卯(1730.2.2)升莒州為直隸州來屬。青州府;登州府;萊州府;莒州直隸州萊州府1.清代政區沿革綜表,頁192
2.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世宗憲皇帝實錄,卷89,頁202
雍正9年-乾隆32年1731-1767山東巡撫;山東布政使(雍正九年七月壬申)東省沂莒二州。自改為直隸州後。錢糧倉穀。沂州屬兗寧道管轄。莒州屬登萊青道管轄。查登萊青道。遠駐萊郡。去莒州六百餘里。……。均覺鞭長莫及。……。請另設兗莒沂道一員。駐劄沂州。將兗寧道原轄之兗州府屬十四州縣。一衛。一所。竝直隸沂州。及所屬二縣。登萊青道原轄之直隸莒州。及所屬三縣。統計二十一州縣。一衛。一所。俱歸管轄。如此。則登萊青道。分出莒州一屬。無控制遼遠之虞。而兗寧道僅轄二州。得以專理工程。於河防亦大有裨益。青州府;登州府;萊州府萊州府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世宗憲皇帝實錄,卷108,頁429-430
乾隆32年-同治2年1767-1863山東巡撫;山東布政使(乾隆三十二年二月戊午)登萊青道。雖與登鎮分駐。但整飭海防。每有文武交涉事件。均應加兵備道銜。并鑄給關防。青州府;登州府;萊州府萊州府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卷779,頁569
同治2年-光緒30年1863-1904山東巡撫;山東布政使1.(同治)二年。山東省登州府煙臺地方。設東海關。移登萊青道駐紮監督。
2.(光緒三十年四月己巳)膠州為沿海要缺。衝繁倍於往昔。請改為直隸州以資治理。……。膠州改為直隸州。……。其登萊青道。併改為登萊青膠道。
青州府;登州府;萊州府登州府(福山縣-煙臺)1.漢籍全文資料庫-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卷236,頁15
2.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德宗景皇帝實錄,卷529,頁51
參考文獻
清代國家機關考略,頁218-221
清代地方官制考,頁89-96
漢籍全文資料庫-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卷18,頁7
漢籍全文資料庫-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卷25,頁1-24
清史稿校註,第4冊,卷123,頁3321,3325-3328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清代卷,頁198
清代政區沿革綜表,頁192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雍正山東通志,第540冊,卷25-2,頁3,31
中國地方志集成-宣統山東通志,卷50,頁1765
中國地方志集成-宣統山東通志,卷52,頁1802-1813
中國歷史地圖集:清時期,頁24
更新日期
2025/07/11
Jul 27 2025 23:51:59
systemdb/1s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