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回簡目 1/1
錯誤通報 友善列印
職官名稱
分巡兖沂曹道
年表
職官異名
山東兗沂道;兖沂道;兗沂曹道;山東兗沂曹道;分巡兗沂曹兼管水利黃河兵備道;分巡兖沂曹道兼管黃河道;兗沂曹兼管黃河道
品級
參政道從三品、副使道正四品、參議道從四品、僉事道正五品,乾隆十八年俱定為正四品
職掌
職掌參考文獻
各掌分守、分巡,及河、糧、鹽、茶,或兼水利、驛傳,或兼關務、屯田;並佐藩、臬覈官吏,課農桑,興賢能,勵風俗,簡軍實,固封守,以帥所屬而廉察其政治。其雜職有庫大使,倉大使,關大使,皆因地建置,不備設。清史稿校註,第4冊,卷123,頁3327
設置詳情
中曆西曆上級職官沿革說明轄區治所參考文獻
雍正12年-雍正13年1734-1735山東巡撫;山東按察使(雍正十二年七月辛卯)(山東省)直隸沂州。請陞為沂州府。……。尋定沂州府附郭縣曰蘭山 ……(辛丑)改兗沂道。為兗沂曹道。駐劄兗州。以資承辦事件。兗州府;沂州府;曹州直隸州兖州府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世宗憲皇帝實錄,卷145,頁810-811,815
雍正13年-乾隆5年1735-1740山東巡撫;山東按察使(雍正十三年七月甲辰)山東曹州。濮州。泰安。東平四直隸州。零星錯處。查曹州為三省要區。請陞為曹州府。……。從之兗州府;沂州府;曹州府兖州府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世宗憲皇帝實錄,卷158,頁932-933
乾隆5年-乾隆13年1740-1748山東巡撫;山東按察使(乾隆五年四月甲午)山東黃運兩河。止設管河道一員。道里綿遠。必得大員分任。專司防守。查兗沂曹道。曹單二縣。即其所轄地方。東省黃河。係在曹單二縣汛內。管理甚便。該道專司分巡。職事稍簡。河務不難兼管。與其將黃運兩河。令河道一員兼管。顧此失彼。不若令兗沂曹道分任。更為妥協。請將管河道改為通省運河道。專管運河一切蓄洩疏濬閘壩事宜。仍管河庫事務。兗沂曹道。改為分巡兗沂曹三府。專管黃河一切事宜。於運道民生。均有裨益。從之。兗州府;沂州府;曹州府兖州府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卷115,頁691
乾隆13年-乾隆32年1748-1767山東巡撫;山東按察使乾隆十三年(兖沂曹道)為按察使副使銜,兼管水利事務。兗州府;沂州府;曹州府兖州府中國行政區劃通史:清代卷,頁198
乾隆32年-乾隆41年1767-1776山東巡撫;山東按察使1.(乾隆三十二年二月戊午)兗沂曹道。係與兗鎮同城。又登萊青道。雖與登鎮分駐。但整飭海防。每有文武交涉事件。均應加兵備道銜。并鑄給關防。
2.乾隆四十一年復升濟寧州為直隸州來屬(兖沂曹道),改道名為兖沂曹濟道。
兗州府;沂州府;曹州府兖州府1.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卷779,頁569
2.清代政區沿革綜表,頁191
參考文獻
清代國家機關考略,頁218-221,232-235
清代地方官制考,頁89-96,405-408
清代政區沿革綜表,頁191
漢籍全文資料庫-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卷18,頁7
漢籍全文資料庫-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卷25,頁1-24
清史稿校註,第4冊,卷123,頁3321,3325-3328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清代卷,頁198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雍正山東通志,第540冊,卷25-2,頁4
中國地方志集成-宣統山東通志,卷50,頁1767
中國地方志集成-宣統山東通志,卷52,頁1801-1805
更新日期
2025/07/16
Jul 27 2025 23:51:59
systemdb/1s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