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官名稱
分守河東道
年表
職官異名 山西分守河東道;河東守道;山西河東道;河東道;守東道;分守河東兵備道;河東兵備道;河東鹽法道
品級 正四品
職掌 職掌 | 參考文獻 | 山西分守河東道兹命爾管分守平陽等處河東道事務駐紮蒲州照舊管轄平陽一府所屬臨汾等三十四州縣及平陽衛蒲州所地方其衛所經管錢穀各官仍照舊聽爾統轄首在撫綏黎民勤宣德意約束衙門官吏胥役使之恪遵法紀無致作弊生事擾害官民監司本源既正方可表率屬員用循職業宜加意防河修城積聚糧餉督緝盜賊稽查逃人仍誡諭有司簡訟清刑潔己愛民興利除害生聚教訓共圖保障凡係流移人戶須設法招徠各復本業不許奸人借端詐害開墾荒田年終造報如大兵征討經由地方糧草舟車皆當通融預備以待臨時支給事竣報核毋容有司朦朧橫派重困小民所屬官員有貪殘溺職者轉報該撫參處爾仍聽巡撫節制年終將行過事蹟開送該撫咨部察考爾受兹委任須持廉秉公殫心竭力使小民樂業斯稱厥職如或貪黷乖張因循怠忽貽悞地方責有所歸爾其慎之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104277號 | (嘉慶十一年)以河東道兼辦鹽法道事務。 | 漢籍全文資料庫-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卷224,頁637 | 各掌分守、分巡,及河、糧、鹽、茶,或兼水利、驛傳,或兼關務、屯田;並佐藩、臬覈官吏,課農桑,興賢能,勵風俗,簡軍實,固封守,以帥所屬而廉察其政治。其雜職有庫大使,倉大使,關大使,皆因地建置,不備設。 | 清史稿校註,冊4,卷123,頁3327 |
設置詳情 中曆 | 西曆 | 上級職官 | 沿革說明 | 轄區 | 治所 | 參考文獻 | 順治2年-康熙1年 | 1645-1662 | 山西巡撫;山西左布政使;山西右布政使 | (順治二年四月辛酉)以故明……陝西莊浪道參議吳一元。為山西布政使司參議。分守河東道。 | 平陽府 | 平陽府(蒲州) | 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世祖章皇帝實錄,卷15,頁135 | 康熙1年-康熙2年 | 1662-1663 | 山西巡撫;山西左布政使;山西右布政使 | 1.(康熙元年七月)辛巳。裁山西太原。大同。平陽。兵巡道三缺。驛傳道一缺。 2.康熙元年七月裁(分巡河東道),轄區當併入分守(河東)道。 | 平陽府 | 平陽府(蒲州) | 1.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卷6,頁116 2.中國行政區劃通史:清代卷, 215頁 | 康熙2年-康熙6年 | 1663-1667 | 山西巡撫;山西左布政使;山西右布政使 | 1.(康熙二年五月)丙戌。命山西河東道。移駐平陽府。 2.(康熙六年七月甲寅)各省守巡道一百八員。推官一百四十二員。俱照議一并裁去。 | 平陽府 | 平陽府 | 1.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卷9,頁146 2.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卷23,頁315 | 康熙10年-康熙14年 | 1671-1675 | 山西巡撫;山西布政使 | 1.(康熙十年四月癸未)復設山西雁平巡道。河東守道缺。 2(康熙十一年)山西分守河東道兹命爾管分守平陽等處河東道事務駐紮蒲州照舊管轄平陽一府所屬臨汾等三十四州縣及平陽衛蒲州所地方 | 平陽府 | 平陽府(蒲州) | 1.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卷35,頁478 2.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104277號 | 康熙14年-雍正2年 | 1675-1724 | 山西巡撫;山西布政使 | (康熙十四年五月)甲戌。命山西河東守道。移駐平陽。 | 平陽府 | 平陽府 | 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卷55,頁710 | 雍正2年-雍正3年 | 1724-1725 | 山西巡撫;山西布政使 | (雍正二年閏四月己卯)晉省太原。平陽二府。地方遼遠。請改設直隸州分轄。……。請將蒲州。解州。絳州。吉州。隰州五州錢糧就近令河東道盤查。 | 平陽府;隰州直隸州;絳州直隸州;解州直隸州;蒲州直隸州;吉州直隸州 | 平陽府 | 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世宗憲皇帝實錄,卷19,頁311 | 雍正3年-雍正4年 | 1725-1726 | 山西總督管巡撫事;山西布政使 | (雍正三年十月)庚寅。調雲貴總督伊都立、為山西總督、管理巡撫事務。 | 平陽府;隰州直隸州;絳州直隸州;解州直隸州;蒲州直隸州;吉州直隸州 | 平陽府 | 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世宗憲皇帝實錄,卷37,頁552 | 雍正4年-雍正6年 | 1726-1728 | 山西巡撫;山西布政使 | 雍正四年十一月辛卯)(1726.11.26)調山西總督管理巡撫事伊都立、為江西巡撫。(裁山西總督) | 平陽府;隰州直隸州;絳州直隸州;解州直隸州;蒲州直隸州;吉州直隸州 | 平陽府 | 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世宗憲皇帝實錄,卷50,頁751 | 雍正6年-乾隆12年 | 1728-1747 | 山西巡撫;山西布政使 | (雍正六年四月壬午)蒲州為三晉之咽喉。澤州當衝繁之重地。僅設直隸州。不足以資彈壓。請陞州為府。……。尋定蒲州新陞府曰蒲州府。 | 平陽府;蒲州府;隰州直隸州;絳州直隸州;解州直隸州;吉州直隸州 | 平陽府 | 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世宗憲皇帝實錄,卷68,頁1032-1033 | 乾隆12年-乾隆23年 | 1747-1758 | 山西巡撫;山西布政使 | (乾隆十二年八月庚午)河東道駐劄蒲郡。該處向設副將一員。與文職不相統攝。一遇要務。措置每不能盡合。請將河東道加兵備銜。凡蒲州協所轄。及該道所屬地方營汛。俱令稽查鈴束。都司以下等官。聽其節制。遇盜賊竊發。刁民聚眾等事。均聽調遣勦捕。支放俸餉。嚴加查察。兵民交涉事件。會同副將辦理。換給關防敕書。 | 平陽府;蒲州府;隰州直隸州;絳州直隸州;解州直隸州;吉州直隸州 | 平陽府 | 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卷296,頁880 | 乾隆23年-乾隆36年 | 1758-1772 | 山西巡撫;山西布政使 | (乾隆二十三年十一月壬辰)(1758.12.9)冀寧。雁平。各道。河東兵備道。大同。蒲州。二府各同知。代州。解州。各州判。永濟縣縣丞。所管地均有水利。應令兼銜。並換給關防。 | 平陽府;蒲州府;隰州直隸州;絳州直隸州;解州直隸州;吉州直隸州 | 平陽府 | 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卷574,頁300 | 乾隆36年-乾隆57年 | 1772-1792 | 山西巡撫;山西布政使 | (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戊寅)(1772.1.16)平陽府屬之霍州。路當孔道。政務衝繁。請改為直隸州。以趙城。靈石。兩縣隸之。……吉州改為散州。與鄉寧縣。並隸平陽府管轄。 | 平陽府;蒲州府;隰州直隸州;絳州直隸州;解州直隸州;霍州直隸州 | 平陽府 | 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卷898,頁1100 | 乾隆57年-嘉慶11年 | 1792-1807 | 山西巡撫;山西布政使 | (乾隆五十七年二月甲辰)河東鹽課改歸地丁各事宜……運城地方。請移駐河東道彈壓。 | 平陽府;蒲州府;隰州直隸州;絳州直隸州;解州直隸州;霍州直隸州 | 解州直隸州(安邑縣-運城) | 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卷1396,頁744-745 | 嘉慶11年-宣統3年 | 1807-1911 | 山西巡撫;山西布政使 | (嘉慶十一年十二月辛卯)(1807.1.26)河東鹽務章程。……。并鑄頒河東道兼管山西陝西河南鹽務關防。 | 平陽府;蒲州府;隰州直隸州;絳州直隸州;解州直隸州;霍州直隸州 | 解州直隸州(安邑縣-運城) | 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仁宗睿皇帝實錄,卷172,頁249 |
參考文獻 清代國家機關考略,頁218-221 清代地方官制考,頁89-96 漢籍全文資料庫-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卷18,頁7;卷25,頁1-24 清史稿校註,第4冊,卷123,頁3321,3325-3328 清代政區沿革綜表,頁49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清代卷, 217頁 中國地方志集成-康熙山西通志,卷17,職官中,頁1,26 中國地方志集成-雍正山西通志,卷80,頁12-14 續修四庫全書-光緒山西通志,卷13,頁14-22 中國歷史地圖集:清時期,頁22
更新日期 2025/07/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