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名稱
漢本房
機關異名 漢本堂;翻譯房
機關職掌 職掌 | 參考文獻 | 內閣 ……。典籍掌出納文移。中書掌撰擬、繙譯。分辦本章處凡五:曰滿本房,漢本房,蒙古本房,滿籤票處,漢籤票處。又誥敕房,稽察房,收發紅本副本處,飯銀庫,俱由大學士委侍讀以下官司之。惟批本處額置滿洲翰林官一人,中書七人。 | 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史稿,卷114,頁3267-3268 | 內閣 職掌 進本○凡各省將軍、督撫、提鎮、學政、鹽政、順天 奉天府尹、盛京五部、本章。俱齎至通政司。由通政司送閣為通本。六部本章。及各院府寺監衙門本章。附於六部之後。統為部本。通本到閣。由漢本房繙貼黃。滿本房照繕清字。移送票籤處。……曰漢本房。滿洲侍讀學士二人。漢侍讀學士 二人。滿洲侍讀三人。漢軍侍讀二人。滿洲中書三十一人。漢軍中書八人。滿洲貼寫中書十六人。專司繙譯清漢文。漢中書三人繕寫本單。 | 漢籍全文資料庫-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卷13,第01冊,頁164 |
設置詳情 中曆 | 西曆 | 層級 | 上級機關 | 沿革說明 | 參考文獻 | [不詳] | [不詳] | 二級 | 內閣 | 初,天聰二年,建文館,命儒臣分直。十年,更名內三院。始亦沿承政名,後各置大學士一人。順治元年,置滿、漢大學士,不備官,兼各部尚書銜。學士,滿洲、漢軍各三人,漢學士無員限。典籍,滿、漢、漢軍各三人。侍讀,滿洲十有一人,蒙古、漢軍、漢各三人。中書,滿洲七十有五人,蒙古十有九人,漢軍十有三人,漢三十有六人。二年,定為正二品衙門,以翰林官分隸之。八年,置侍讀學士,滿、蒙、漢軍各三人。十年,置三院漢大學士各二人。十五年,更名內閣,別置翰林院官,以大學士分兼。殿閣曰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仍兼尚書,學士亦如之。十八年,復三院舊制。康熙九年,仍別置翰林院,改三院為內閣,置滿、漢大學士四人。雍正九年,禮部尚書陳元龍、左都御史尹泰特授額外大學士。置協辦自此始。厥後多至六人,少或一二人。乾隆十三年,始定大學士、協辦大學士員限,省中和殿,增體仁閣,以三殿、三閣為定制,唯保和殿不常置。五十八年,停兼尚書銜。宣統三年,改組內閣,別令大學士序次翰林院。 | 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史稿,卷114,頁3268-3269 |
配置職官 職官名稱 | 異名 | 品級 | 中曆 | 西曆 | 侍讀學士 | | | [不詳] | [不詳] | 中書 | | | [不詳] | [不詳] | 貼寫中書 | | | [不詳] | [不詳] | 供事 | | | [不詳] | [不詳] |
參考文獻 清史稿校註,頁3257-3259 清代國家機關考略,頁4-13、34-35 清代中央國家機關概述,頁47-58、86-88
更新日期 2015/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