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筆 | https://newarchive.ihp.sinica.edu.tw/officerc/officerkm2?!!4ED5976617BC7AC22FEC64171D8B572F2669CB672ACC4F5EA7CD16FBF3E95555408CE6B0018EA5D3B67B733C5AB97A2945
 |
| 機關名稱 |
| 機關職掌 | 職掌
| 參考文獻
| 御製文淵閣記曰。國家荷天庥。承佑命。重熙累洽。同軌同文。所謂禮樂百年而後興。此其時也。而禮樂之興。必藉崇儒重道、以會其條貫。儒與道、匪文莫闡。故予蒐四庫之書。非徒博右文之名。蓋如張子所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道。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胥於是乎繫。故乃下明詔。敕岳牧。訪名山。搜秘簡。并出天祿之舊藏。以及世家之獨弆。於是浩如淵海。委若邱山。而總名之曰四庫全書。蓋以古今數千年。宇宙數萬里。其間所有之書雖夥。都不出四庫之目也。乃掄大臣俾總司。命翰林使分校。雖督繼晷之勤。仍予十年之暇。夫不勤、則玩日愒時。有所不免。而不予之暇。則又恐欲速、而或失之疏略。魯魚亥豕。因是而生。語有之。凡事豫則立。書之成、雖尚需時日。而貯書之所。則不可不宿構。宮禁之中。不得其地。爰於文華殿後。建文淵閣以待之。文淵閣之名。始於勝朝。今則無其處。而內閣大學士之兼殿閣銜者。尚存其名。茲以貯書所為。名實適相副。而文華殿居其前。乃歲時經筵講學所必臨。於以枕經葄史。鏡已牖民。後世子孫。奉以為家法。則予所以繼繩祖考覺世之殷心。化育民物返古之深意。庶在是乎。庶在是乎。閣之制、一如范氏天一閣。而其詳、則見於御園文源閣之記。 | 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968卷,1211-1212頁 | 文淵閣領閣事二人,掌典綜冊府。(大學士、協辦大學士、掌院學士兼充。)直閣事四人,掌典守釐緝。(內閣學士、少詹事、講讀學士兼充。)校理八人,掌註冊點驗。(庶子、講、讀、編、檢兼充。)檢閱六人。(內閣中書派充。)內務府司員、筆帖式各四人。(由提舉閣事大臣番選奏充。) | 清史稿校註,4冊,122卷,3292頁 |
| 設置詳情 | 中曆
| 西曆
| 上級機關
| 沿革說明
| 參考文獻
| 乾隆39年-乾隆40年 | 1774-1775 | 翰林院 | 文淵閣○乾隆三十九年。遵旨於文華殿後建文淵閣。庋藏經史子集四庫全書。 | 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大清會典(光緒朝),1173卷,2頁 | 乾隆40年-乾隆41年 | 1775-1776 | 奉宸苑 | (乾隆)四十年奉旨。文淵閣著交奉宸院衙門兼管。欽此。遵旨議准。文淵閣安設書籍。於奉宸苑選派苑丞一人。苑副一人。專司管理。輪流直宿看守。 | 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大清會典(光緒朝),1173卷,2-3頁 | 乾隆41年-? | 1776-? | 內務府 | (乾隆)四十一年議准。文淵閣司鑰啟閉。係內務府職掌。即以內務府大臣一人提舉閣事。令內務府將經管之大臣。開列奏請特派一人。兼充管理。至入夏檢曝書籍。尤宜詳慎。即於內務府郎中員外郎內。揀選四人。專司其事。一切收發啟閉。及稽察直宿。責令經管。並派筆帖式四人。隨同辦理。再於文淵閣就近酌撥直房。令司員以下各官輪班直宿。五十三年議准。文淵閣地面。毋須奉宸苑管理。其原派之苑丞以下各官。均令各回奉宸苑當差。 | 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大清會典(光緒朝),1173卷,3頁 |
| 配置職官 | 職官名稱
| 異名
| 品級
| 中曆
| 西曆
| 領閣事 | | | 乾隆39年-? | 1774-? | 直閣事 | | | 乾隆39年-? | 1774-? | 校理 | | | 乾隆39年-? | 1774-? | 檢閱 | | | 乾隆39年-? | 1774-? | 兼管內務府司員 | | | [不詳] | [不詳] | 筆帖式 | | | [不詳] | [不詳] | 供事 | | | [不詳] | [不詳] |
| 參考文獻 | 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21卷,9-11頁 | 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1045卷,5-9頁 | 清代中央國家機關概述,121、208頁 | 清代國家機關考略,159、191頁 |
| 更新日期 | 2023/11/0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