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筆 | https://newarchive.ihp.sinica.edu.tw/officerc/officerkm2?!!45339ECFBE2F6F073DD3A451
|
| 機關名稱 |
| 機關職掌 | 職掌
| 參考文獻
| 都察院 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俱滿、漢二人。其屬:經歷司經歷,都事廳都事,俱滿、漢一人。筆帖式四十有二人。十五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漢各一人。監察御史,京畿、江西、浙江、福建、湖廣、河南、山西、陝西八道,滿、漢各一人,江南道滿、漢各三人,山東道滿、漢各二人。左都御史掌察覈官常,參維綱紀。率科道官矢言職,率京畿道糾失檢姦,並豫參朝廷大議。凡重辟,會刑部、大理寺定讞。祭祀、朝會、經筵、臨雍,執法糾不如儀者。左副都御史佐之。十五道掌彈舉官邪,敷陳治道,各覈本省刑名。其祭祀、監禮、侍班糾儀,科道同之。經歷掌董察吏胥。都事掌繕寫章奏。其分攝者:巡視五城御史,滿、漢各一人,掌綏靖地方,釐剔姦弊。兵馬司指揮、副指揮、吏目,五城各一人,掌巡緝盜賊,平治道路,稽檢囚徒,火禁區為十坊領之。 | 清史稿校註,4冊,122卷,3284-3285頁 |
| 設置詳情 | 中曆
| 西曆
| 上級機關
| 沿革說明
| 參考文獻
| 崇德1年-宣統3年 | 1636-1911 | | 初沿明制,設都察院。天聰十年,諭曰:「凡有政事背謬,及貝勒、大臣驕肆慢上者,許直言無隱。」崇德元年,置承政、參政各官。順治元年,改左都御史掌院事,滿、漢各一人。左副都御史協理院事,各二人。漢左僉都御史一人。外省督、撫,並以右繫銜。司務,滿、漢各一人。都事,滿洲二人,漢軍一人。設十五道。河南道參治院事,置監察御史,滿洲六人,漢軍八人;漢員,江南道五人,浙江道六人,江西道六人,福建道五人,湖廣道六人,河南道六人,山東道五人,山西道五人,陝西道四人,四川道四人,廣東道五人,廣西道、雲南道各四人,貴州道四人。京畿道無專員。啟心郎,滿洲一人、漢軍二人,蒙古章京二人。筆帖式,滿洲五十有一人,漢軍七人。中、東、西、南、北五城兵馬司指揮各一人,副指揮各二人,吏目各一人。是歲定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監察御史許風聞言事。二年,省京畿道。三年,定左副都御史滿、漢各二人。九年,復設京畿道,專司照刷各署卷宗。並置五城漢軍理事官,是為巡城之始。十年,定滿洲、漢軍、漢五城御史各一人。康熙二十九年,命左都御史馬齊同理藩院尚書阿喇尼列議政大臣。故事,二院長官俱不豫議政,豫議自此始。五十七年,增置蒙古監察御史二人。雍正二年,置內務府御史四人。五年,增置宗室御史二人。七年,置五城鋪司巡檢各一人。乾隆十四年,詔按道定額。先是設十五道,唯河南、江南、浙江、山東、山西、陝西六道授印信,掌印者曰掌道,餘曰協道,湖廣等八道分隸之,曰坐道,不治事。至是各道並給印信,規制始稱。二十年,復命京畿道列河南道前,互易所掌,京畿道遂為要職。光緒三十二年,改定都御史一人、副都御史二人,按省分道。增設遼瀋道,仿京畿道例,置掌道、協道各二人;析江南為江蘇、安徽二道,湖廣為湖北、湖南二道;並增甘肅、新疆二道,置滿、漢御史各一人。是為二十道。令訪求利病,專司糾察,其制已灑然非舊云。 | 清史稿校註,4冊,122卷,3285-3287頁 |
| 配置職官 |
| 參考文獻 | 清史稿校註,3284-3288頁 | 清代國家機關考略,114-124頁 | 清代中央國家機關概述,404-415頁 | 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1295卷,383-384頁 (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庚戌停派巡臺御史,西曆為1788.1.24) | 國立故宮博物院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403020166號 | 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清實錄:世祖章皇帝實錄,70卷,554頁 |
| 更新日期 | 2023/11/02 |
|
|